互联网

·

沉浸式技术,怎么让一场传统文化展更接地气?

锌媒体报道

第二区:《小精灵的邀请》

在某个焦灼工作后的周末,你大脑皮层处于休眠状态,发现自己手提着纸灯,迈入一个幽深的长廊,以为自己误入了一片无尽的黑暗,却发现长廊尽处别有洞天:你进入了一片桃花源,眼前琼楼玉宇、桃林拂柳,不自觉中舒展身姿,发现自己与影共舞,在幻境中,你觉得你穿越了时空……

这并不是你的遁世梦境,而是在《新壶中天·桃源篇》这个沉浸式艺术展中会真实感受到的场景。

得益于目前线下娱乐热潮,沉浸式体验正迅速崛起。

据艾瑞咨询今年发布的《中国新生代线下娱乐消费升级研究报告》,线下娱乐正从传统的院线、KTV、电玩场所向点播影院、真人CS、VR体验馆和沉浸式体验这些新娱乐方向发展。

沉侵式体验也是最近两年才新兴的线下文化娱乐形式。这种形式会让观众沉醉于精心搭建的仿真场景中,在全息投影或是表演者的带动下,调动所有的感官体验,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体验。

钛媒体编辑在体验了艺术展之后,采访了主办方新影人投资管理公司CEO王嘉,透过作品,聊了聊沉浸式艺术展的现状与未来。

新影人CEO王嘉(左)和设计总监竹内沙也香(右)

在新影人王嘉看来,目前的沉浸式表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文化沉浸式、科技沉浸式和文化+科技沉浸式。

文化沉浸式艺术,最早可以溯源到2003年在伦敦首演的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该片聚焦于《麦克白》庞大的叙事,搭配装置艺术,所有的观众戴上面具穿梭于剧场不同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有演员演着不同的戏,观众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剧幕,也可以与演员飙戏。

这种沉浸,是将参与者带入到沉浸式叙事的时空中,并使得观众由内容的吸收者变成了内容的共同创造者。

沉浸式艺术展:《不眠之夜》,来源:go007.com

第二种沉浸式类型,也就是科技沉浸式,是无故事主线的高科技艺术展览,它的优势在于通过建筑师、CG动画师、音乐人等,利用全息投影和音乐,为体验者营造了一种交互的、酷炫的、魔幻的场景。

但这种沉浸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艺术的表面化,缺乏对文化内核的深度挖掘,容易在初期引发观众对感官冲击的好奇、引起爆款后渐渐冷却。

科技的飞速更新迭代,使得第三种类型“科技+文化沉浸式”艺术展应运而生,其中迪士尼游乐园、环球影城里以电影IP为原型的体验项目就是典型代表。

上海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盗主题区域,就是通过游人乘船穿越雨滴、枯木等装置场景、并感受巨幕中的波涛汹涌,给游客人在其中游的体验。这也是王嘉最看好的一种沉浸式艺术模式。

《新壶中天》在主办方的设计中正是想达到这种效果。

它以《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费长房跟随老翁学医问道为背景,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表现出来,能使体验者与投影中的自己共舞,可以让受众感受到不受外界干扰的、与自然共鸣的体验。

在五官感受方面,投影中水榭楼台、莺歌燕舞的意境、桃子味糖果的味蕾刺激和殿宇芬芳给人味觉的享受,都使壶中桃源这一乌托邦形象得以具象化。

第三区:《下雨的回廊》中的全息投影

但主办方想要以此达到迪士尼乐园的体验效果,显然难度不小。单从IP来说,与迪士尼手里享誉全球的大IP相比,作为短短数百字古文派生出的艺术展,《新壶中天》内容的单薄和由此造成的低门票复购率是艺术展能否长久的核心问题。

在艺术展现场,两位大学广告学专业在读学生告诉钛媒体,“新壶中天的科技和互动让人惊艳,不过,内容和叙事明显不足”。

谈及这一点,王嘉对钛媒体表示,蕴含叙事的线下娱乐体验都必须有强大的内容文本做支撑,需要引入自主研发的IP小说。而开辟新的IP往往耗时长、成本高并且存在不被市场认可的风险,不像宫崎骏展背靠动漫、迪士尼乐园背靠动画,因而许多沉浸式艺术展都不敢触碰。

不过,在王嘉看来,原创小说的研发问题也并非无解。尽管原创内容的研发耗时、耗资,但小说一旦产生,,不仅可以为沉浸式艺术展增值,以后还可能做成网剧、番剧、游戏等其他IP,发展成产业链,从而产生线上线下的联动效应,随着IP数量的增加,开发的边际成本也就会减少。

所以,主办方正在对故事进行大刀阔斧地扩充:5人的外包团队正在打造30万字左右的原创小说,预计半年完成。

第六区:《这个世界的室外》

不管结果如何,沉浸式艺术展给原本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艺术多了一种平易近人的解读方式。它打破了文化消费的阶层壁垒,找到了一种开放的、包容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但,这种科技+文化的艺术形式很容易造成“文化的表面化”,对于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沉浸式艺术展,目前也只有迪士尼乐园做到了比较有机的结合,而它又是属于原本拥有强大IP做支撑的典型代表。

如何在自主研发IP的同时又不失沉浸式的酷炫与新潮,甚至像迪士尼乐园做到的那样,主办方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