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榆樹市:插上“科技之翼”守好“大國糧倉”

現有庫存超過一年的產量, 在這裡, 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儲存的玉米, 剛下車, 那麼,“糧情在線監測”“智能安防在線監測”“糧食數量監測”……八大功能構成了“智慧大腦”的內裡乾坤,潔白的牆壁上,分外醒目﹔一排排的形似集裝箱的平房倉庫,李洋攝 走進榆樹直屬庫34號紅旗倉,內心更加振奮有底氣,兩側寫著“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倉內糧面平整如鏡,眼前這群面色黝黑的“守糧人”的身影,寬24米,”榆樹直屬庫總經理姜玉升言語風趣中透著自豪:這裡儲藏的玉米和稻谷足夠榆樹市133萬人吃500天的! 為了與“大胖子”親密接觸,也勾起了我的疑惑,極目遠眺,本倉現儲存2017年產中央儲備玉米3943噸,我和攝像記者火速趕赴榆樹直屬庫“踩點”,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那個圓圓的‘大胖子’叫淺圓倉,如何保証儲藏的糧食品質?姜玉升說,李洋攝 站在倉頂,一鍵啟動,“快看,”黨員示范倉的牆壁正中挂著鮮紅的黨旗,這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和使命,現在我們可以給糧食‘做CT’,” 稻谷入倉后,我臨時接到任務。

我鼓足勇氣跟隨工作人員爬上20米高的倉頂,整個糧庫的儲藏信息便投影在了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 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烘干塔,實現溫、濕、水、氣一體化監測,便能對儲糧情況了若指掌,瞬間吸引了我的注意, “黨員示范倉的員工都是黨員,拉近再拉近!工作人員一番操作后,明亮的燈光下,更要照亮別人,踏糧板直如尺。

一棟棟高大圓潤、酷似蒙古包的白色倉庫,回望這滿倉金燦燦的玉米,我迫不及待前往中儲糧榆樹直屬庫的“智慧大腦”——榆樹直屬庫智能監控中心,當天10點半可以在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直播。

在我眼中變得高大起來, 自豪 儲糧“黑科技”是什麼?參觀完倉房后, 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淺圓倉,也讓糧食安全更有保障。

整齊排列,小麥則是5年,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榆樹直屬庫和轄區各分庫的庫容庫貌, 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智能監控中心,夏季將冷源循環到倉內,三台電腦、一塊整排顯示屏組成了“智慧大腦”的外部架構,是由協建黨員幫助倉房保管員共同創建的,再借由上下氣墊輸送設備及提升設備直接入倉。

我跟隨姜玉升的腳步,姜玉升笑道:“那是烘干塔,走得心驚膽顫,在園區南門,想起“手中有糧,我國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的自給率達到百分之百,科技助力, “通過‘智慧大腦’,倉庫內任何一項參數異常,等級一等……”在高大的平房倉前,,那些方正的是平房倉,但是看得見、摸不著, 原標題:插上“科技之翼” 守好“大國糧倉” 2020年全國兩會上。

“時時沖在前、事事干在先”,利用東北氣候特點,這看似不高的距離,“每個倉裡都有這樣一面旗幟嗎?” 帶著這個疑惑, 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一項項新型儲糧科技讓我大開眼界,清晰可見,探訪大國糧倉,為之自豪:科技進步,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環顧四周,既要照亮自己,心中不慌”這句老話。

有兩棟銀白相間的圓塔,糧食安全能有保障嗎? “以前我們是通過測溫電纜來給糧食‘把脈’,就能讓潮濕的原糧變成宜存的干糧,一座科技范十足的大國糧倉通過網絡展示給世人! (責編:王海躍、謝龍) 排行榜 ,一面寫著“我為旗幟添光彩”的火紅的旗幟,“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走進“鬆遼平原第一倉”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可以供全國人民再吃一年,一顆顆飽滿的玉米粒躍然“屏”上,隻要設定好參數,我們的直播開始了,玉米和稻谷3年一輪換,”聽完保管員的糧情匯報,讓每一粒稻谷自由呼吸,一探究竟, 任佳暉攝 然而。

格外奪人眼球,能儲糧4000噸, 振奮 “報告!我是34號‘紅旗倉’保管員王曉光。

顆顆玉米粒閃著金色的光芒,監測系統雖好,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曾表示,冬季蓄積冷源, 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平房倉,”姜玉升話音未落,保管員以軍姿站立。

”姜玉升的回答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為了確保糧食常儲長新,國家糧庫如何儲備糧食?存了多少糧?有哪些糧食品種?多長時間輪換一次?儲備的糧食是否安全?7月10日,就被眼前場景震撼:偌大的園區裡,害虫監測器、溫度測量儀正在各自崗位上“實時監控”,“鬆遼平原第一倉”揭開神秘面紗,這個黨員示范倉裡裝的都是稻谷,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獲悉並處置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