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后疫情时代我们怎么过双11

锌媒体报道

又是一年双11。这是第15个双11,也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个双11。各大电商平台将这次双11的传播重心不约而同地放在了“低价”、“便宜”上,少些套路,少些算计,仿佛一夜回到了双11活动创办之初的那些年。

但细想一下又隐隐觉得,今天的“低价”、“便宜”跟过去并不完全一样,过去的“低价”、“便宜”更像是一种怂恿人们赶快买买买的鸡血,本质还是让人花钱;今天则主要是一种对后疫情时代消费主基调的刻意迎合,起码看上去是为了帮人省钱。

阿里宣布,今年“双11”不再以GMV为重,核心目标是“全网最低价”。京东将今年“双11”主题确定为“真便宜,闭眼买”。而拼多多标志性的“百亿补贴”,今年双11首次叠加“单件立减”活动,参加活动的商品也突破了20000件。电商平台发现,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非理性节日,它们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

诸如“真便宜”,“全网低价”,“立减”,“直降”等活动主题和传播卖点,直接拉开了平台间价格竞争的大幕。有媒体称,“今年‘双11’或许会成为电商行业‘价格竞争’最全面、最惨烈的一次”。

电商大促对性价比的回归,原因是多方面的,消费者对大促套路的日益厌倦和不满,肯定算一个。过去十多年来,电商平台生生把双11年度大促,变成了各种花样翻新复杂无比的套路,消费者无论如何都算不清,自己到底是省了一大笔,还是浪费了一大笔。

另一方面,今天的消费主体,九零后、九五后们,相对于他们的兄长,对事物的看法更独立,更有主见。他们不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消费升级,他们可以更理性,更公允,更平常心地看待外国品牌和国货品牌,也可以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价格和价值,在他们眼中,李宁、安踏们并不比耐克、阿迪们跌份,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更亲和。

我们所处的内外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出三年疫情之后,我们发现,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疫情之前,我们的未来充满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受损的信心也远未得到修复。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理性,让消费变得理性。理性消费不是不消费,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关心价格,关心平替,不买看似便宜但用不上的东西,不囤货。

在这种情况下,双11终于有点回归了它该有的样子,简单,直接,尊重消费者。这不能不想到四年前就开始的简单,直接,天天实惠的“百亿补贴”。

当年我就认为,百亿补贴是拼多多的一手绝妙好棋,此举让拼多多开始将它的影响力由五环外人群向五环内辐射,同时开始蚕食竞争对手的用户群,而且,当百亿补贴长期化、日常化,它在重塑品牌,重塑用户心智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拼多多当年不屑参与双11的做法,因为“多实惠多乐趣”本来就是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超高性价比本来就是拼多多的经营哲学,极致性价比,随时“真香”应是常态而非特例,你又何必专门找个日子去玩打折促销的噱头?

但当双11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全民节日,置身事外并不明智。在今年大促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2亿,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13%,二三线城市用户的家电焕新升级需求,带动高端家电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4倍,四五线城市下单金额同比增长167%。

性价比曾经被嘲讽为低端,但性价比跟高端低端无关,它跟理性有关。性价比不佳的戴森V12,补贴1400元后就变得真香。Apple Watch Ultra 2太贵,补贴1170元后它就很有性价比了。

这才是后疫情时代正确的消费姿势,也是拼多多百亿补贴为我们塑造的消费心智。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